开学在即,不少准大学生已经整装待发,对于未知的大学学习生活,如何做到无缝衔接?不久前,一篇有关赢在大学起跑线上的文章引发网络关注,也将所谓的高大衔接班带入公众视...
开学在即,不少准大学生已经整装待发,对于未知的大学学习生活,如何做到无缝衔接?不久前,一篇有关赢在大学起跑线上的文章引发网络关注,也将所谓的高大衔接班带入公众视野。
高考后的暑假还要报个培训班提前学习大学学科知识?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衔接?对于大学学习中容易挂科的高等数学,同学们该如何应对?
8月14日晚,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和山东财经大学数学老师、B站2023百大UP主宋浩做客新京报教育新闻直播间,展开了一场关于高大衔接的深度对话。
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往往决定了整个大学生涯的走向。吴宝俊的警示引发直播间家长和准大学生的共鸣。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与其在暑期报培训班提前学习大学知识,不如调整心态,以更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大学生活。
高大衔接背后折射教育焦虑
以前只有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现在突然冒出lsquo;高大衔接rsquo;,很多家长都蒙了。吴宝俊在直播中坦言,这一概念的出现并非偶然。他指出,过去由于多数家长未经历过大学教育,对高中与大学知识体系的断层缺乏认知,导致考上大学就解放的观念盛行。然而,随着家长群体学历提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理工科专业的大学课程与高中知识存在显著跳跃,若不提前衔接,新生极易在入学初期遭遇滑铁卢,才产生了高大衔接方面的焦虑。
吴宝俊提醒理工科专业的新生:国内相当一部分大学理工科专业大一期中考试挂科率高达三分之一,甚至一些在高中阶段从未失手的学霸,也会因未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和知识难度,在首次考试时遭遇不及格,进而导致心理受挫,放弃后续学习,这是值得所有新生注意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上大学前就要报培训班提前学,吴宝俊表示,如今信息发达,学生很容易购买到优质的大学教材,完全可以自学。
他建议准大学生利用暑假做好三件事:预习核心课程、背英语单词、了解大学规则,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时间节点在11月初,而9月开学第一周往往不开课,第二第三周有军训,紧接着十一长假,因而实际用来学习知识的时间十分紧张,很多学生开学还处在对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幻想中,却根本意识不到高难度的考试即将来临,这是典型的信息差,要用lsquo;上帝视角rsquo;俯瞰你的人生,学会规划未来4到10年的路。
宋浩表示认同,他平时在网上教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高等数学课程,拥有近千万量级的粉丝,暑假是视频观看量非常大的时间节点,每天B站高等数学视频播放量超20万次,其中很大比例是准大学生。但他认为,这和报个衔接班是两个概念,学习的事情很重要,但不是所有事都要靠报班解决。他认为,互联网时代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极为便捷,学生完全可通过自学教材、观看网课完成预习。
高大衔接的核心是转变学习模式
大学学习的成功,40%靠知识储备,60%靠自律、时间管理和自我驱动。直播中,宋浩强调道。面对高大衔接需求,宋浩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指出,暑期学习大学课程确有必要,但核心在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非盲目依赖培训班。宋浩还详细拆解了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为直播间网友划出重点:理工科学生暑假重点预习高等数学上册和线性代数基础即可。他提醒,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异较大,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避免一刀切。
对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他坦言,大学数学用到的高中知识其实不多,反而更依赖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高中未涉及的内容,大学会补充教学。
信息差是吴宝俊在交流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一定不要在开学初抱有松懈的状态,吴宝俊很担心很多学生入校后因代签到玩游戏等耽误自身学习。
直播中,两位嘉宾达成共识:高大衔接的核心并非单纯的知识预习,而是学习模式的彻底转变,节奏快、内容多、自主性强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曾有学生抱怨老师进度太快,一节课讲十几页书,结果发现其他同学早已预习。宋浩建议新生开学后务必做到三点:按时上课、主动提问、及时复盘,大学考试没有lsquo;重点突击rsquo;,必须靠日常积累。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此次直播不仅解答了高大衔接的技术问题,更引发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有网友评论:以前总说lsquo;赢在起跑线rsquo;,现在发现更重要的是学会奔跑的方法。吴宝俊在直播中道出了关键: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从lsquo;被推着走rsquo;到lsquo;自主跑rsquo;的转变。
谈到读研、保研,吴宝俊强调挂科直接影响保研资格,提醒有保研想法的准大学生和家长们要重视大学四年不挂科,好多学生并不知道教育部规定的lsquo;保研rsquo;的两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挂科,很多学生直到大三寻求保研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大一时居然挂了一科。他介绍,保研的时间节点在大三结束到大四上学期的八九月份,有些招生单位可能面试会更早一些,此外他还建议学生们要关注自己所在学校的保研率。
虽然大学四年看起来时间短、任务重,但宋浩也在直播中为准大学生们讲解大学的多种可能性。如果你在大学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就可以争取考研;也有同学有出国读研的打算,那就要学好英语、同时准备好简历和推荐信;如果想考公考编,那就要争取入党、成为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这些都是对未来有帮助的。对于想毕业后找工作的学生,要关注大学期间可以考取的专业证书、实习实践等机会,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失去学习和奋斗的目标,这是很恐怖的事情hellip;hellip;这不是学习难度和智商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宋浩说道。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愈发多元。两位专家一致认为,高大衔接现象折射出教育观念的升级mdash;mdash;从追求分数到注重能力,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对于即将踏入大学的准新生而言,这个暑假不仅是休整期,更是学习模式转型的黄金窗口。如何平衡松弛与自律,如何将知识储备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开学在即,不少准大学生已经整装待发,对于未知的大学学习生活,如何做到无缝衔接?不久前,一篇有关赢在大学起跑线上的文章引发网络关注,也将所谓的高大衔接班带入公众视野。
高考后的暑假还要报个培训班提前学习大学学科知识?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衔接?对于大学学习中容易挂科的高等数学,同学们该如何应对?
8月14日晚,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和山东财经大学数学老师、B站2023百大UP主宋浩做客新京报教育新闻直播间,展开了一场关于高大衔接的深度对话。
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往往决定了整个大学生涯的走向。吴宝俊的警示引发直播间家长和准大学生的共鸣。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与其在暑期报培训班提前学习大学知识,不如调整心态,以更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大学生活。
高大衔接背后折射教育焦虑
以前只有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现在突然冒出lsquo;高大衔接rsquo;,很多家长都蒙了。吴宝俊在直播中坦言,这一概念的出现并非偶然。他指出,过去由于多数家长未经历过大学教育,对高中与大学知识体系的断层缺乏认知,导致考上大学就解放的观念盛行。然而,随着家长群体学历提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理工科专业的大学课程与高中知识存在显著跳跃,若不提前衔接,新生极易在入学初期遭遇滑铁卢,才产生了高大衔接方面的焦虑。
吴宝俊提醒理工科专业的新生:国内相当一部分大学理工科专业大一期中考试挂科率高达三分之一,甚至一些在高中阶段从未失手的学霸,也会因未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和知识难度,在首次考试时遭遇不及格,进而导致心理受挫,放弃后续学习,这是值得所有新生注意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上大学前就要报培训班提前学,吴宝俊表示,如今信息发达,学生很容易购买到优质的大学教材,完全可以自学。
他建议准大学生利用暑假做好三件事:预习核心课程、背英语单词、了解大学规则,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时间节点在11月初,而9月开学第一周往往不开课,第二第三周有军训,紧接着十一长假,因而实际用来学习知识的时间十分紧张,很多学生开学还处在对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幻想中,却根本意识不到高难度的考试即将来临,这是典型的信息差,要用lsquo;上帝视角rsquo;俯瞰你的人生,学会规划未来4到10年的路。
宋浩表示认同,他平时在网上教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高等数学课程,拥有近千万量级的粉丝,暑假是视频观看量非常大的时间节点,每天B站高等数学视频播放量超20万次,其中很大比例是准大学生。但他认为,这和报个衔接班是两个概念,学习的事情很重要,但不是所有事都要靠报班解决。他认为,互联网时代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极为便捷,学生完全可通过自学教材、观看网课完成预习。
高大衔接的核心是转变学习模式
大学学习的成功,40%靠知识储备,60%靠自律、时间管理和自我驱动。直播中,宋浩强调道。面对高大衔接需求,宋浩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指出,暑期学习大学课程确有必要,但核心在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非盲目依赖培训班。宋浩还详细拆解了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为直播间网友划出重点:理工科学生暑假重点预习高等数学上册和线性代数基础即可。他提醒,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异较大,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避免一刀切。
对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他坦言,大学数学用到的高中知识其实不多,反而更依赖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高中未涉及的内容,大学会补充教学。
信息差是吴宝俊在交流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一定不要在开学初抱有松懈的状态,吴宝俊很担心很多学生入校后因代签到玩游戏等耽误自身学习。
直播中,两位嘉宾达成共识:高大衔接的核心并非单纯的知识预习,而是学习模式的彻底转变,节奏快、内容多、自主性强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曾有学生抱怨老师进度太快,一节课讲十几页书,结果发现其他同学早已预习。宋浩建议新生开学后务必做到三点:按时上课、主动提问、及时复盘,大学考试没有lsquo;重点突击rsquo;,必须靠日常积累。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此次直播不仅解答了高大衔接的技术问题,更引发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有网友评论:以前总说lsquo;赢在起跑线rsquo;,现在发现更重要的是学会奔跑的方法。吴宝俊在直播中道出了关键: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从lsquo;被推着走rsquo;到lsquo;自主跑rsquo;的转变。
谈到读研、保研,吴宝俊强调挂科直接影响保研资格,提醒有保研想法的准大学生和家长们要重视大学四年不挂科,好多学生并不知道教育部规定的lsquo;保研rsquo;的两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挂科,很多学生直到大三寻求保研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大一时居然挂了一科。他介绍,保研的时间节点在大三结束到大四上学期的八九月份,有些招生单位可能面试会更早一些,此外他还建议学生们要关注自己所在学校的保研率。
虽然大学四年看起来时间短、任务重,但宋浩也在直播中为准大学生们讲解大学的多种可能性。如果你在大学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就可以争取考研;也有同学有出国读研的打算,那就要学好英语、同时准备好简历和推荐信;如果想考公考编,那就要争取入党、成为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这些都是对未来有帮助的。对于想毕业后找工作的学生,要关注大学期间可以考取的专业证书、实习实践等机会,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失去学习和奋斗的目标,这是很恐怖的事情hellip;hellip;这不是学习难度和智商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宋浩说道。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愈发多元。两位专家一致认为,高大衔接现象折射出教育观念的升级mdash;mdash;从追求分数到注重能力,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对于即将踏入大学的准新生而言,这个暑假不仅是休整期,更是学习模式转型的黄金窗口。如何平衡松弛与自律,如何将知识储备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