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山西省属企业锚定科创赋能发展

时间:2024-12-16 10:57:45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5427

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山西省今年出台了《山西省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和配...

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山西省今年出台了《山西省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供给。

同时,山西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投资581.96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山西省属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范例。太重集团建成山西省首个灯塔工厂;华阳新材推动煤炭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钠离子产业;交控集团统筹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hellip;hellip;为山西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和活力。

仅需52秒就可下线一片火车车轮

世界一流行业第一全省首座从0到1的突破hellip;hellip;10月中旬,太重集团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对外发布。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太重轨道公司总经理赵兴龙告诉记者,该公司实施了40多个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和柔性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缺陷率降低了33%,将单位成本降低了29%,将产量提高了33%。

仅需52秒就可下线一片火车车轮、车轮年产量高达70万片、整线设备故障率下降70%hellip;hellip;这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都在讲述着太重轨道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业绩。近年来,太重轨道积极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化赋能传统制造,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制造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走进太重轨道公司车轮厂第二生产线,大型智能环形加热炉正对车轮钢坯进行自动精准加热。

以前,在传统环形炉加热过程中,工人频繁设定和调整炉温,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确保温度精准、加热均匀。该公司设备能源室主管王沛说,现在有了智能燃烧控制系统的加持,不仅让环形炉变得更聪明,还可以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车轮能耗降幅达17%。

智能化的升级和普及,也让工人们从生产一线走进调度室,成为管理机器人的人。

灯塔工厂是太重轨道公司数年探索数字化发展的成果。这些年来,太重轨道管理中枢及各生产单元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大量数据,轨道交通实验中心科研团队通过对几十万条资源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实操案例,并快速复制到生产基地,从而显著提升生产制造水平、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灯塔引领方向,点亮未来。作为灯塔工厂,太重轨道公司的数字智能化探索,将为制造业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

从一块电池到一批应用

11月29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容量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产品在该集团开元公司正式发布。这是继8月27日华阳集团首套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在该集团景福公司成功带载运行之后的又一次新突破,标志着华阳集团自主研发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从产品示范到商业化推广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保障井下供电稳定,关乎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由于煤矿双回路同时断电导致的停电停风事故时有发生,多地应急部门要求所有正常生产的井工矿井必须配备应急电源。

应急电源能在煤矿外部双回路供电全停情况下,担当lsquo;生命电源rsquo;,稳定支撑关键设备负荷2小时以上,可保障紧急情况下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升井。华钠芯能公司储能集成组负责人穆晶昕说,应急电源还可以在无人值守时,实现电网供电与应急电源供电间的快速自动切换,特殊情况下可实现零切换,避免因供电电网瘫痪而导致的各类事故。

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利用钠离子电池高安全、高倍率、宽温区、长寿命等优势,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定制化设计功率及容量,灵活满足矿井的不同负荷需求,还可根据峰谷电价时段适度调度电量,降低电费支出。

钠离子电池在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上60摄氏度的条件下,充放电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正逐渐成为储能界lsquo;新秀rsquo;。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王可琛说。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不仅在煤矿安全方面大有可为,还可深入到寻常百姓家。

在阳泉的大街小巷,华阳造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不时穿行而过,动力强劲。这种车充电快捷方便,满电能骑40多公里,即使天冷也不怕电量骤跌。华阳集团一矿通风工区四队二班班长段旭说。

2023年8月9日,华阳集团发布全球首批钠离子电动二轮车,迈出市场化、商业化的关键一步。目前已有几千辆使用华钠芯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二轮车在路上跑。华钠芯能公司营销中心储能事业部部长李晓刚说,客户评价非常好,今年初,与科达自控公司签订了1万套电池组的销售合同。

电动两轮车、太阳能路灯、工商业储能柜等钠电产品的应用和普及,让华阳集团钠电材料mdash;电芯mdash;电池mdash;应用全产业链优势愈加突显。从一块煤到一块电池再到一批应用,钠电还有更多可能。

橡胶固废变废为宝

在吕梁市文水县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生态胶粒生产车间,一块块从废旧轮胎上剪切下来的胶块正在机器里轰隆隆地滚动。

这条高品类橡胶沥青再生胶粒生产线以废旧轮胎为原料,通过机械研磨与化学脱硫,胶块里面的钢丝和橡胶被分离,产生的胶粉可作为沥青掺料使用。每年消耗橡胶固废1万吨,产值可达3000万元。

橡胶固废变废为宝,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也进一步提升。我们现在生产的是40目到60目的橡胶粉,在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中的掺量可以达到20%至25%。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万玉说,目前公司也在研究脱硫橡胶粉工艺,研制成功后掺量可达50%,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折、低温抗裂等工作性能。

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由山西交控集团主导,旗下路桥集团投建,总投资5.75亿元,占地200亩,分二期建设。

固废资源利用,绿色低碳发展是园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当前,园区一期聚焦高品类橡胶沥青再生胶粒、沥青制品、建筑3D打印、镁基声屏障、高性能掺合料、生态水泥、生态构件等七大业态,利用钢渣、CFB灰渣、粉煤灰等固废为原料推出一系列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各业态全面投产达效后,年可处理固废100万吨,产值2亿元。

其中,路桥生态水泥由CFB飞灰、炉底渣+水泥热料+其他混合材料+石膏+适量助磨剂制备而成,是一种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产品。具有微膨胀、缓凝结、低成本的优势,可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路基改良土、坑基处理、地下软基处理、井下填充等工程。目前已在山西省境内的隰吉高速、黎霍高速、离隰高速、昔榆高速、吕梁209国道等项目建设中大规模应用,年产销达20余万吨。

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嵩桥介绍,围绕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生产基地的产业体系,园区统筹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技术攻关,全面推动山西省交通行业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装配式建造和路域经济领域的发展。预计全产业链形成后,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利润达到1亿元。

今年10月,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被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在山西这片固废资源化大省的土地上,它起到的示范效应还将继续扩大。

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根,绿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脉络。一个个企业的探索实践,是山西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生动注脚,是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展现。未来,相信山西省属企业将继续围绕创新与绿色延展出更多成果,向新而行,以绿致远。

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山西省今年出台了《山西省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供给。

同时,山西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投资581.96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山西省属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范例。太重集团建成山西省首个灯塔工厂;华阳新材推动煤炭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钠离子产业;交控集团统筹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hellip;hellip;为山西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和活力。

仅需52秒就可下线一片火车车轮

世界一流行业第一全省首座从0到1的突破hellip;hellip;10月中旬,太重集团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对外发布。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太重轨道公司总经理赵兴龙告诉记者,该公司实施了40多个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和柔性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缺陷率降低了33%,将单位成本降低了29%,将产量提高了33%。

仅需52秒就可下线一片火车车轮、车轮年产量高达70万片、整线设备故障率下降70%hellip;hellip;这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都在讲述着太重轨道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业绩。近年来,太重轨道积极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化赋能传统制造,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制造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走进太重轨道公司车轮厂第二生产线,大型智能环形加热炉正对车轮钢坯进行自动精准加热。

以前,在传统环形炉加热过程中,工人频繁设定和调整炉温,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确保温度精准、加热均匀。该公司设备能源室主管王沛说,现在有了智能燃烧控制系统的加持,不仅让环形炉变得更聪明,还可以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车轮能耗降幅达17%。

智能化的升级和普及,也让工人们从生产一线走进调度室,成为管理机器人的人。

灯塔工厂是太重轨道公司数年探索数字化发展的成果。这些年来,太重轨道管理中枢及各生产单元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大量数据,轨道交通实验中心科研团队通过对几十万条资源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实操案例,并快速复制到生产基地,从而显著提升生产制造水平、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灯塔引领方向,点亮未来。作为灯塔工厂,太重轨道公司的数字智能化探索,将为制造业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

从一块电池到一批应用

11月29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容量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产品在该集团开元公司正式发布。这是继8月27日华阳集团首套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在该集团景福公司成功带载运行之后的又一次新突破,标志着华阳集团自主研发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从产品示范到商业化推广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保障井下供电稳定,关乎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由于煤矿双回路同时断电导致的停电停风事故时有发生,多地应急部门要求所有正常生产的井工矿井必须配备应急电源。

应急电源能在煤矿外部双回路供电全停情况下,担当lsquo;生命电源rsquo;,稳定支撑关键设备负荷2小时以上,可保障紧急情况下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升井。华钠芯能公司储能集成组负责人穆晶昕说,应急电源还可以在无人值守时,实现电网供电与应急电源供电间的快速自动切换,特殊情况下可实现零切换,避免因供电电网瘫痪而导致的各类事故。

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利用钠离子电池高安全、高倍率、宽温区、长寿命等优势,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定制化设计功率及容量,灵活满足矿井的不同负荷需求,还可根据峰谷电价时段适度调度电量,降低电费支出。

钠离子电池在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上60摄氏度的条件下,充放电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正逐渐成为储能界lsquo;新秀rsquo;。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王可琛说。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不仅在煤矿安全方面大有可为,还可深入到寻常百姓家。

在阳泉的大街小巷,华阳造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不时穿行而过,动力强劲。这种车充电快捷方便,满电能骑40多公里,即使天冷也不怕电量骤跌。华阳集团一矿通风工区四队二班班长段旭说。

2023年8月9日,华阳集团发布全球首批钠离子电动二轮车,迈出市场化、商业化的关键一步。目前已有几千辆使用华钠芯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二轮车在路上跑。华钠芯能公司营销中心储能事业部部长李晓刚说,客户评价非常好,今年初,与科达自控公司签订了1万套电池组的销售合同。

电动两轮车、太阳能路灯、工商业储能柜等钠电产品的应用和普及,让华阳集团钠电材料mdash;电芯mdash;电池mdash;应用全产业链优势愈加突显。从一块煤到一块电池再到一批应用,钠电还有更多可能。

橡胶固废变废为宝

在吕梁市文水县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生态胶粒生产车间,一块块从废旧轮胎上剪切下来的胶块正在机器里轰隆隆地滚动。

这条高品类橡胶沥青再生胶粒生产线以废旧轮胎为原料,通过机械研磨与化学脱硫,胶块里面的钢丝和橡胶被分离,产生的胶粉可作为沥青掺料使用。每年消耗橡胶固废1万吨,产值可达3000万元。

橡胶固废变废为宝,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也进一步提升。我们现在生产的是40目到60目的橡胶粉,在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中的掺量可以达到20%至25%。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万玉说,目前公司也在研究脱硫橡胶粉工艺,研制成功后掺量可达50%,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折、低温抗裂等工作性能。

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由山西交控集团主导,旗下路桥集团投建,总投资5.75亿元,占地200亩,分二期建设。

固废资源利用,绿色低碳发展是园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当前,园区一期聚焦高品类橡胶沥青再生胶粒、沥青制品、建筑3D打印、镁基声屏障、高性能掺合料、生态水泥、生态构件等七大业态,利用钢渣、CFB灰渣、粉煤灰等固废为原料推出一系列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各业态全面投产达效后,年可处理固废100万吨,产值2亿元。

其中,路桥生态水泥由CFB飞灰、炉底渣+水泥热料+其他混合材料+石膏+适量助磨剂制备而成,是一种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产品。具有微膨胀、缓凝结、低成本的优势,可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路基改良土、坑基处理、地下软基处理、井下填充等工程。目前已在山西省境内的隰吉高速、黎霍高速、离隰高速、昔榆高速、吕梁209国道等项目建设中大规模应用,年产销达20余万吨。

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嵩桥介绍,围绕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生产基地的产业体系,园区统筹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技术攻关,全面推动山西省交通行业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装配式建造和路域经济领域的发展。预计全产业链形成后,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利润达到1亿元。

今年10月,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被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在山西这片固废资源化大省的土地上,它起到的示范效应还将继续扩大。

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根,绿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脉络。一个个企业的探索实践,是山西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生动注脚,是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展现。未来,相信山西省属企业将继续围绕创新与绿色延展出更多成果,向新而行,以绿致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