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专访院士严纯华:拔尖创新人才并非特定类型、统一标准

时间:2024-10-15 23:21:38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373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何谓拔尖创新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厚土壤,高校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何谓拔尖创新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厚土壤,高校应怎样作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核心定位?日前,在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期间,中新网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严纯华。

严纯华接受采访。中新网薛凌桥 摄

拔尖创新人才并非特定类型、统一标准

谈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或许有人会认为是热门专业人才培养、掐尖培养或者一套标准框到底式的人才培养。严纯华表示,拔尖创新人才不是特定类型、统一标准的某类人才,而是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创新人才。

每个人都有其专长,有人逻辑思维强,有人形象思维能力强,有人语言能力强,假如想让一个人集万千优点于一体,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严纯华说。

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严纯华认为,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形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分析学生本身的能力、特长、理想目标以及国家和行业的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作为驱动源,从中归纳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加以培养,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他看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组和重构并不是全盘的否认或全盘的更新,而是能够逐步将一些最新的、正确的并且具有启发性的知识注入到新的课程体系当中,也就是常教常新,常新才能常教。

未来的好大学,绝不会是千校一面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创新的策源地。

之所以现在的大学大家都比较累,就是因为每个大学都要做研究型大学,这没错,但在做研究型大学的时候,有几件事是不能忘掉的。第一,每一个大学首先都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的结合点,第二,我们的学生适应的需求在哪儿?有些学校没有想这个事情。严纯华提醒道。

他进一步指出,这就促使综合性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拔尖人才培养驱动的一些知识的重构,以及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创造来重新考虑。

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敢说已经完成了这一步,都在尝试。可以说谁要是能够走在前列,它一定是个好大学。严纯华说,未来的好大学,一定是有不同特色的,绝不会千校一面。

人工智能的冲击,躲是躲不过的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核心定位?

严纯华表示,人工智能对于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所有的学科都同样具有冲击性,这样的冲击,躲是躲不过的,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主动应变,要主动运用它,驾驭它。驾驭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理解,并且能学习,因为千万人的尝试、实践就能够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趋势。

他指出,对大学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活学活用。人工智能也需要基于某一个垂直领域的知识,学生得知道这样的基本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与自己的学科最相近的需求。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影响就业的问题,严纯华认为,这就要看哪些属于高度重复性的工作,也就是机械性的工作。类似于这样的一些专业,今后需要的人会少,但并非不需要人,因为人是制定规则的。

不必过于惊慌,也不必觉得是不是今后有了无人机了,快递就都没了?是不是有了线上购物以后,就没有线下的实体店了?实际上不完全是。严纯华认为,关键在于学生在这个垂直的领域当中,能不能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看透、看穿,而且还看到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大学跟中学不一样的地方。

正如他在采访最后所说的:中小学是知其然,到了大学是知其所以然,现在的大学不仅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还要知未然。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何谓拔尖创新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厚土壤,高校应怎样作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核心定位?日前,在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期间,中新网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严纯华。

严纯华接受采访。中新网薛凌桥 摄

拔尖创新人才并非特定类型、统一标准

谈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或许有人会认为是热门专业人才培养、掐尖培养或者一套标准框到底式的人才培养。严纯华表示,拔尖创新人才不是特定类型、统一标准的某类人才,而是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创新人才。

每个人都有其专长,有人逻辑思维强,有人形象思维能力强,有人语言能力强,假如想让一个人集万千优点于一体,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严纯华说。

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严纯华认为,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形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分析学生本身的能力、特长、理想目标以及国家和行业的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作为驱动源,从中归纳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加以培养,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他看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组和重构并不是全盘的否认或全盘的更新,而是能够逐步将一些最新的、正确的并且具有启发性的知识注入到新的课程体系当中,也就是常教常新,常新才能常教。

未来的好大学,绝不会是千校一面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创新的策源地。

之所以现在的大学大家都比较累,就是因为每个大学都要做研究型大学,这没错,但在做研究型大学的时候,有几件事是不能忘掉的。第一,每一个大学首先都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的结合点,第二,我们的学生适应的需求在哪儿?有些学校没有想这个事情。严纯华提醒道。

他进一步指出,这就促使综合性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拔尖人才培养驱动的一些知识的重构,以及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创造来重新考虑。

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敢说已经完成了这一步,都在尝试。可以说谁要是能够走在前列,它一定是个好大学。严纯华说,未来的好大学,一定是有不同特色的,绝不会千校一面。

人工智能的冲击,躲是躲不过的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核心定位?

严纯华表示,人工智能对于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所有的学科都同样具有冲击性,这样的冲击,躲是躲不过的,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主动应变,要主动运用它,驾驭它。驾驭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理解,并且能学习,因为千万人的尝试、实践就能够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趋势。

他指出,对大学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活学活用。人工智能也需要基于某一个垂直领域的知识,学生得知道这样的基本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与自己的学科最相近的需求。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影响就业的问题,严纯华认为,这就要看哪些属于高度重复性的工作,也就是机械性的工作。类似于这样的一些专业,今后需要的人会少,但并非不需要人,因为人是制定规则的。

不必过于惊慌,也不必觉得是不是今后有了无人机了,快递就都没了?是不是有了线上购物以后,就没有线下的实体店了?实际上不完全是。严纯华认为,关键在于学生在这个垂直的领域当中,能不能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看透、看穿,而且还看到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大学跟中学不一样的地方。

正如他在采访最后所说的:中小学是知其然,到了大学是知其所以然,现在的大学不仅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还要知未然。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