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沿着长城看中国|雄塞展新颜

时间:2024-08-06 07:45:17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8282

万里长城的终点在哪里?答案是新疆阿克苏。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了中原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如今,克孜尔尕哈烽燧、别迭里烽燧依然屹立,见证...

万里长城的终点在哪里?答案是新疆阿克苏。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了中原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如今,克孜尔尕哈烽燧、别迭里烽燧依然屹立,见证了曾经的烽火狼烟、金戈铁马,也目睹了中西文明在此交汇、和合共生。

高墙巍峨的万里长城,也在这里变拒为迎,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开放的见证。

文明共此时

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西北约12公里的戈壁上,伫立着高达13.5米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lsquo;克孜尔尕哈rsquo;的汉语意思是lsquo;红色哨卡rsquo;。在烽燧遗址前,库车市文旅局干部尹秋玲对烽燧的历史如数家珍。为了让烽燧更加坚固,这座汉代建筑采用了先进的夯筑工艺,并在夯层与夯层之间横竖平铺芦苇、红柳等植物枝杈以固定支撑,才使其历经2000多年风雨而不倒。

一眼望去,记者瞬间明白了它为什么叫红色哨卡。这座巨型建筑坐落于一片高耸的戈壁台地上,由于岩层中富含铁元素,这里的台地、河道与群山都呈现出褐红色。由于构筑需就地取材,整座烽燧通体呈橘红色,在烈日照耀下,宛如正在燃烧的火炬。

望着这座古丝绸之路上建造时间较早、保存较完好的烽燧遗址,景区经理陈飞难掩自豪之情,我们新疆一共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唯一一个以单体建筑被列入的。

文明在此交流,赋予了克孜尔尕哈烽燧另一个鲜明特点。身处丝绸之路中道的腹心,又是联通天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枢纽,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守护的正是西域知名的文化中心mdash;mdash;龟兹,也就是现在的库车市。

季羡林先生曾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可以想象,在烽烽相望、台台相连的烽燧群庇护下,人们行走在畅通的丝绸之路上,将东西方的文明汇聚在龟兹,龟兹石窟群等一个个文化瑰宝也在克孜尔尕哈烽燧的见证下诞生、繁荣和传承。

距烽燧约1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克孜尔尕哈石窟。文物管理员热合曼middot;阿木提从守护烽燧到守护石窟,每天巡查3次,从20岁到52岁,他把青春献给了这里。

而在残存的石窟壁画上若隐若现的乐舞风韵,仍然在库车人民日常的休闲娱乐中活着hellip;hellip;

老巷很年轻

作为新疆著名的景观大道mdash;mdash;独库公路的南端起点,库车火了。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愁坏了市里的文旅干部。

商业化气息太重肯定不行,得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一走进龟兹小巷,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庞涛立即化身导游,耐心地向游客介绍起街巷里的一草一木。

老街、老树、古民居群,色彩明丽的院门,创意范儿的墙壁,花草繁盛的庭院,器皿、丝巾、地毯等老旧物件都可以装饰墙面hellip;hellip;在龟兹小巷,历史的厚重与现代国潮相遇。在这里,可以品尝各种特色风味小吃,也可以走进小院和维吾尔族居民唠唠家常。

谁能想到,这个库车老城风貌和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小巷,此前也曾被大量砖块破裂、供水管网老化、电力负荷严重不足等问题困扰,游客体验不佳。老街区需要活化利用,但没有完整规划,资金又相对匮乏,想华丽转身谈何容易。

庞涛介绍,小巷改造的那段时间,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一家店一家店地动员,一面墙一面墙地制图,一间房一间房地设计,下足绣花功夫,才让这条脏乱小巷实现了移步换景,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这么多,我计划过几年开第二家店。在龟兹小巷街口,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小餐馆店主阿迪力middot;亚森像老友般搂着庞涛的肩膀,又张罗着请我们品尝烤鸡蛋。他出生在龟兹小巷,以前在大城市开过货车,小巷改造后回到这里,这两年,在外面打工的不少年轻人都回来了。老街焕发新活力,也留住了乡愁。

除了龟兹小巷,库车还有一条大馕小巷。馕,在新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大如车轮、平均直径超过半米的库车大馕,是新疆约200种馕里的特色品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伊西哈拉镇将社区内原来的打馕散户统一安排在这条街上开店,并以馕文化为主题,对整条小巷的颜值进行了提升。在这里,游客既可观赏和面、制作馕坯、撒佐料、扎花纹、馕坑烤馕等全过程,还可以与艾德莱斯绸、凉床等民族特色元素拍照打卡。

一天打馕600个左右,都能卖完,老板雇了8个人。在陪伴馕饼店,店员艾力亚尔middot;艾则孜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不断有游客品尝大馕后一口气买上几个快递回家。

如今,大馕小巷每日营业额近5万元,先后带动了约160人就业,变成了群众的致富巷。

开放新乐章

万里长城,终有尽头。位于乌什县的别迭里烽燧,是目前我国认定的长城最西端的尾烽。

别迭里烽燧位于一条高海拔的山谷之中,距吉尔吉斯斯坦不到50公里,气候多变。记者驱车前往烽燧时,天空下起倾盆大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雨水从山坡上流下,迅速在干涸的河道中形成一条宽约50米的汹涌大河。风声、雨声、浊浪的咆哮声,在山谷中回响。

然而,即便在风雨中,每行进一段路,我们都可以看见一面正在移动的五星红旗。她们是亚曼苏柯尔克孜民族乡的女护边员。戴兆娜说。

90后戴兆娜是乌什县文旅局的一名干部,也是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讲解员,已先后为10万余人次参观者讲解别迭里烽燧长城文化。

文化公园中,自汉代张骞、班超到唐朝玄奘、李白再到晚清林则徐、刘锦棠等人的8座雕像分成两列排开。群像之后,战旗猎猎,铠甲凛凛,一队骑马武士像位于高台之上,为首者长戟指向天空。

这是西汉大将陈汤。当时匈奴进犯,他率四万兵马从乌什别迭里山口出击,千里奔袭斩杀郅支单于,之后上书汉元帝,写下lsquo;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squo;。跟随戴兆娜的讲解,大汉铁骑卷起的万里尘烟仿佛近在咫尺。

维护国家统一,已成为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浓烈的爱国基因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乌什县博物馆馆长林彦飞说。自2023年4月开馆以来,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接待游客已突破16万余人次。

从文化公园继续向北,梯形的别迭里烽燧出现在眼前。由于大量采用卵石,在雨水的洗礼下通体呈现乌青色。尽管烽燧底部有些坍塌,但残高仍有7.3米,矗立在两山之间,各方位动向皆尽收眼底,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卸下了守卫古丝绸之路的繁重任务,今天的别迭里烽燧获得了专项资金的妥善保护,但是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mdash;mdash;当采访团队即将返程时,几辆满载建筑材料的大卡车沿着道路向别迭里山口进发。那里,别迭里口岸正在加速建设,开通后,将填补阿克苏地区无对外开放口岸的空白,成为新疆进出中亚的又一便捷通道。

昔日的驼铃阵阵,已化作今日的汽笛声声。在这里,长城变拒为迎,终点亦是起点。

人物

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庞涛:

给人生一个不留遗憾的答案

我是库车土生土长的lsquo;疆三代rsquo;,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

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庞涛皮肤黝黑,腰上别着一串磨损痕迹颇重的钥匙,脚穿一双运动鞋,风尘仆仆。为了库车文旅事业的发展,他常年奔波于户外,饱经南疆风沙洗礼。

在龟兹小巷的一面墙上,挂着上百块木片,每块木片上都有一个人的名字,既有汉族的,也有维吾尔族的。庞涛的名字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因为庞与涛之间被画上了一个爱心图案。在被问及为啥有这个图案时,庞涛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表示都是他们弄的。

这个他们,其实是参与龟兹小巷改造的辖区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和志愿者。这面墙根本就摆不下,有1500多人。

老街改造之初,基层干部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这条位于库车老城区的街巷区域虽然不大,却是历史建筑、院落建筑、多层建筑和棚户区混杂,再叠加资金的匮乏、维修的困难、文化的传承等因素,改造工程注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这面墙上钉着的新疆瓷器,是我们挨家挨户征集来的。这条lsquo;马灯巷rsquo;挂着的马灯都是本地居民捐赠的。这个院子里面的布展,全是我们自己做的hellip;hellip;在小巷走一趟,庞涛边走边介绍着改造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居民看见他也都是大老远就热情地打着招呼。可以想象,在小巷蝶变的过程中,以庞涛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付出的努力、诚意与热情。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小巷的各族居民才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边刚离开龟兹小巷,那边舞动苏幕遮 水漾古龟兹乐游主题活动又开始了。庞涛在路上不时招呼着游客去看这场充满库车历史文化气息的演出。不像旅游局领导,倒像个当地导游。有游客笑着评价庞涛。

随着独库公路6月开通,库车市龟兹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开始陆续举办,我们在库车老城将推出非遗展演、龟兹壁画、百米长卷展、lsquo;苏幕遮rsquo;乐舞展演、戏曲大联唱及库车王府开府仪式等系列活动,迎接八方宾客。谈起库车的文旅规划,庞涛很兴奋,滔滔不绝。

庞涛在个人的抖音号里发布的基本都是库车的文旅短视频,他在简介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为实现胸中抱负而努力奋斗,给人生一个不留遗憾的答案。

别迭里烽燧

库车大馕小巷里商户正在打馕

为什么是长城

长城,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经过15个省区市长城沿线的采访,身处别迭里烽燧向东回望,答案已然明晰。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记录者。从最东端的延边边墙到最西端的别迭里烽燧,跨越的是4000余公里的山河原野;从楚国先民为方城垒出的第一块石到今天长城修缮师的修旧如旧,中间流过的是2600多年的时光hellip;hellip;长城,是亿万万个肩膀挑起亿万万筐砖石,在这旷野千峰之间,筑起的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从丝绸之路上的烽燧,到农牧交界带上的城墙,修建长城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不打仗。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规模都大幅减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赢得了机会。到了近代,从古北口到平型关,一代代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长城抵抗侵略,让中华文明得以存续。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从大境门的集市,到杀虎口的驼铃,再到嘉峪关的度牒,长城不是阻隔,而是桥梁。长城不语,自有春秋。历史上长城内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交往交流,也在不断互相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伟大的中华文明。

文明,从不是一个干瘪的词汇或抽象的存在,而是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产物。今天,古老的中华文明已经跨越长城、拥抱世界。长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必将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成新的长城。

文字 / 鲍南 杨滨 张宇 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摄影 / 甘南

万里长城的终点在哪里?答案是新疆阿克苏。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了中原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如今,克孜尔尕哈烽燧、别迭里烽燧依然屹立,见证了曾经的烽火狼烟、金戈铁马,也目睹了中西文明在此交汇、和合共生。

高墙巍峨的万里长城,也在这里变拒为迎,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开放的见证。

文明共此时

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西北约12公里的戈壁上,伫立着高达13.5米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lsquo;克孜尔尕哈rsquo;的汉语意思是lsquo;红色哨卡rsquo;。在烽燧遗址前,库车市文旅局干部尹秋玲对烽燧的历史如数家珍。为了让烽燧更加坚固,这座汉代建筑采用了先进的夯筑工艺,并在夯层与夯层之间横竖平铺芦苇、红柳等植物枝杈以固定支撑,才使其历经2000多年风雨而不倒。

一眼望去,记者瞬间明白了它为什么叫红色哨卡。这座巨型建筑坐落于一片高耸的戈壁台地上,由于岩层中富含铁元素,这里的台地、河道与群山都呈现出褐红色。由于构筑需就地取材,整座烽燧通体呈橘红色,在烈日照耀下,宛如正在燃烧的火炬。

望着这座古丝绸之路上建造时间较早、保存较完好的烽燧遗址,景区经理陈飞难掩自豪之情,我们新疆一共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唯一一个以单体建筑被列入的。

文明在此交流,赋予了克孜尔尕哈烽燧另一个鲜明特点。身处丝绸之路中道的腹心,又是联通天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枢纽,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守护的正是西域知名的文化中心mdash;mdash;龟兹,也就是现在的库车市。

季羡林先生曾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可以想象,在烽烽相望、台台相连的烽燧群庇护下,人们行走在畅通的丝绸之路上,将东西方的文明汇聚在龟兹,龟兹石窟群等一个个文化瑰宝也在克孜尔尕哈烽燧的见证下诞生、繁荣和传承。

距烽燧约1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克孜尔尕哈石窟。文物管理员热合曼middot;阿木提从守护烽燧到守护石窟,每天巡查3次,从20岁到52岁,他把青春献给了这里。

而在残存的石窟壁画上若隐若现的乐舞风韵,仍然在库车人民日常的休闲娱乐中活着hellip;hellip;

老巷很年轻

作为新疆著名的景观大道mdash;mdash;独库公路的南端起点,库车火了。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愁坏了市里的文旅干部。

商业化气息太重肯定不行,得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一走进龟兹小巷,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庞涛立即化身导游,耐心地向游客介绍起街巷里的一草一木。

老街、老树、古民居群,色彩明丽的院门,创意范儿的墙壁,花草繁盛的庭院,器皿、丝巾、地毯等老旧物件都可以装饰墙面hellip;hellip;在龟兹小巷,历史的厚重与现代国潮相遇。在这里,可以品尝各种特色风味小吃,也可以走进小院和维吾尔族居民唠唠家常。

谁能想到,这个库车老城风貌和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小巷,此前也曾被大量砖块破裂、供水管网老化、电力负荷严重不足等问题困扰,游客体验不佳。老街区需要活化利用,但没有完整规划,资金又相对匮乏,想华丽转身谈何容易。

庞涛介绍,小巷改造的那段时间,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一家店一家店地动员,一面墙一面墙地制图,一间房一间房地设计,下足绣花功夫,才让这条脏乱小巷实现了移步换景,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这么多,我计划过几年开第二家店。在龟兹小巷街口,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小餐馆店主阿迪力middot;亚森像老友般搂着庞涛的肩膀,又张罗着请我们品尝烤鸡蛋。他出生在龟兹小巷,以前在大城市开过货车,小巷改造后回到这里,这两年,在外面打工的不少年轻人都回来了。老街焕发新活力,也留住了乡愁。

除了龟兹小巷,库车还有一条大馕小巷。馕,在新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大如车轮、平均直径超过半米的库车大馕,是新疆约200种馕里的特色品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伊西哈拉镇将社区内原来的打馕散户统一安排在这条街上开店,并以馕文化为主题,对整条小巷的颜值进行了提升。在这里,游客既可观赏和面、制作馕坯、撒佐料、扎花纹、馕坑烤馕等全过程,还可以与艾德莱斯绸、凉床等民族特色元素拍照打卡。

一天打馕600个左右,都能卖完,老板雇了8个人。在陪伴馕饼店,店员艾力亚尔middot;艾则孜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不断有游客品尝大馕后一口气买上几个快递回家。

如今,大馕小巷每日营业额近5万元,先后带动了约160人就业,变成了群众的致富巷。

开放新乐章

万里长城,终有尽头。位于乌什县的别迭里烽燧,是目前我国认定的长城最西端的尾烽。

别迭里烽燧位于一条高海拔的山谷之中,距吉尔吉斯斯坦不到50公里,气候多变。记者驱车前往烽燧时,天空下起倾盆大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雨水从山坡上流下,迅速在干涸的河道中形成一条宽约50米的汹涌大河。风声、雨声、浊浪的咆哮声,在山谷中回响。

然而,即便在风雨中,每行进一段路,我们都可以看见一面正在移动的五星红旗。她们是亚曼苏柯尔克孜民族乡的女护边员。戴兆娜说。

90后戴兆娜是乌什县文旅局的一名干部,也是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讲解员,已先后为10万余人次参观者讲解别迭里烽燧长城文化。

文化公园中,自汉代张骞、班超到唐朝玄奘、李白再到晚清林则徐、刘锦棠等人的8座雕像分成两列排开。群像之后,战旗猎猎,铠甲凛凛,一队骑马武士像位于高台之上,为首者长戟指向天空。

这是西汉大将陈汤。当时匈奴进犯,他率四万兵马从乌什别迭里山口出击,千里奔袭斩杀郅支单于,之后上书汉元帝,写下lsquo;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squo;。跟随戴兆娜的讲解,大汉铁骑卷起的万里尘烟仿佛近在咫尺。

维护国家统一,已成为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浓烈的爱国基因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乌什县博物馆馆长林彦飞说。自2023年4月开馆以来,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接待游客已突破16万余人次。

从文化公园继续向北,梯形的别迭里烽燧出现在眼前。由于大量采用卵石,在雨水的洗礼下通体呈现乌青色。尽管烽燧底部有些坍塌,但残高仍有7.3米,矗立在两山之间,各方位动向皆尽收眼底,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卸下了守卫古丝绸之路的繁重任务,今天的别迭里烽燧获得了专项资金的妥善保护,但是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mdash;mdash;当采访团队即将返程时,几辆满载建筑材料的大卡车沿着道路向别迭里山口进发。那里,别迭里口岸正在加速建设,开通后,将填补阿克苏地区无对外开放口岸的空白,成为新疆进出中亚的又一便捷通道。

昔日的驼铃阵阵,已化作今日的汽笛声声。在这里,长城变拒为迎,终点亦是起点。

人物

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庞涛:

给人生一个不留遗憾的答案

我是库车土生土长的lsquo;疆三代rsquo;,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

库车市文旅局副局长庞涛皮肤黝黑,腰上别着一串磨损痕迹颇重的钥匙,脚穿一双运动鞋,风尘仆仆。为了库车文旅事业的发展,他常年奔波于户外,饱经南疆风沙洗礼。

在龟兹小巷的一面墙上,挂着上百块木片,每块木片上都有一个人的名字,既有汉族的,也有维吾尔族的。庞涛的名字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因为庞与涛之间被画上了一个爱心图案。在被问及为啥有这个图案时,庞涛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表示都是他们弄的。

这个他们,其实是参与龟兹小巷改造的辖区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和志愿者。这面墙根本就摆不下,有1500多人。

老街改造之初,基层干部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这条位于库车老城区的街巷区域虽然不大,却是历史建筑、院落建筑、多层建筑和棚户区混杂,再叠加资金的匮乏、维修的困难、文化的传承等因素,改造工程注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这面墙上钉着的新疆瓷器,是我们挨家挨户征集来的。这条lsquo;马灯巷rsquo;挂着的马灯都是本地居民捐赠的。这个院子里面的布展,全是我们自己做的hellip;hellip;在小巷走一趟,庞涛边走边介绍着改造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居民看见他也都是大老远就热情地打着招呼。可以想象,在小巷蝶变的过程中,以庞涛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付出的努力、诚意与热情。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小巷的各族居民才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边刚离开龟兹小巷,那边舞动苏幕遮 水漾古龟兹乐游主题活动又开始了。庞涛在路上不时招呼着游客去看这场充满库车历史文化气息的演出。不像旅游局领导,倒像个当地导游。有游客笑着评价庞涛。

随着独库公路6月开通,库车市龟兹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开始陆续举办,我们在库车老城将推出非遗展演、龟兹壁画、百米长卷展、lsquo;苏幕遮rsquo;乐舞展演、戏曲大联唱及库车王府开府仪式等系列活动,迎接八方宾客。谈起库车的文旅规划,庞涛很兴奋,滔滔不绝。

庞涛在个人的抖音号里发布的基本都是库车的文旅短视频,他在简介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为实现胸中抱负而努力奋斗,给人生一个不留遗憾的答案。

别迭里烽燧

库车大馕小巷里商户正在打馕

为什么是长城

长城,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经过15个省区市长城沿线的采访,身处别迭里烽燧向东回望,答案已然明晰。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记录者。从最东端的延边边墙到最西端的别迭里烽燧,跨越的是4000余公里的山河原野;从楚国先民为方城垒出的第一块石到今天长城修缮师的修旧如旧,中间流过的是2600多年的时光hellip;hellip;长城,是亿万万个肩膀挑起亿万万筐砖石,在这旷野千峰之间,筑起的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从丝绸之路上的烽燧,到农牧交界带上的城墙,修建长城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不打仗。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规模都大幅减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赢得了机会。到了近代,从古北口到平型关,一代代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长城抵抗侵略,让中华文明得以存续。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从大境门的集市,到杀虎口的驼铃,再到嘉峪关的度牒,长城不是阻隔,而是桥梁。长城不语,自有春秋。历史上长城内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交往交流,也在不断互相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伟大的中华文明。

文明,从不是一个干瘪的词汇或抽象的存在,而是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产物。今天,古老的中华文明已经跨越长城、拥抱世界。长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必将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成新的长城。

文字 / 鲍南 杨滨 张宇 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摄影 / 甘南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