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沈阳:“妈妈厨房”做出民生大餐

时间:2024-08-05 19:18:46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6033

摘韭菜、擀皮、切菜、拌馅、烙饼hellip;hellip;7月30日早上七点半,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妈妈厨房当值的妈妈们戴上厨师帽,系上围裙,在后...

摘韭菜、擀皮、切菜、拌馅、烙饼hellip;hellip;7月30日早上七点半,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妈妈厨房当值的妈妈们戴上厨师帽,系上围裙,在后厨里忙得热火朝天。

妈妈厨房当值志愿者正在做面食。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今天是周二,食堂做馅饼,我和老伴都好这一口儿。特意早出门了一会儿,就怕买不着。家住太平里小区的刘阿姨提前半小时就来排队了,一直和旁边的邻居夸奖妈妈们的手艺。中午11点30分,热气腾腾的韭菜盒子出锅了,转眼间就被一扫而空。

这种火爆场面是和平新村社区食堂mdash;mdash;妈妈厨房每天的常态。自2023年4月19日营业以来,妈妈厨房已经运行了15个多月。我们的初衷是想将社区食堂打造得像家里的厨房一样,让居民品尝到和家一样的味道。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吕阳告诉记者,由于先期来这里工作的志愿者大多是退了休的妈妈们,所以lsquo;妈妈厨房rsquo;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缘起mdash;mdash;做饭这事,咱拿手啊

在妈妈厨房的墙上贴着一张生日照。那是今年4月19日,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 妈妈厨房一周岁生日宴的热闹景象。

妈妈厨房一周岁生日宴。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我们社区居民有一万多人次享受到了来自lsquo;妈妈厨房rsquo;的美味,其中,60余名困难群体和高龄老人获得了免费餐hellip;hellip;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明伟介绍,和平新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26个楼院的平均房龄超过30年,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达到居民总数的22%。该社区或独居、或空巢、或残疾、或高龄的居民有67位。

让居民们就近用餐,这是个大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帮扶等等,大多只能管得了一时,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居民来说,一日三餐仍然是最大的难题。在和平新区社区工作近20年的张明伟回忆,和平新村也效仿过其他社区,引进第三方专业厨师和服务团队,可由于利润太少,第三方团队运营不下去。换一个要价不高的团队,又保证不了饭菜质量,久而久之,订餐的人越来越少。

妈妈厨房部分志愿者代表。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社区里的事不算大,但是想办好,也要靠改革。

包饺子谁也包不过我。我烙的馅饼贼好吃。平时就好张罗事的宋大姐楼上楼下一撺掇,好几个老姐妹都报了名。就这样,在街道党工委的组织下,和平新村小区妈妈团振玉里小区妈妈团迎宾小区妈妈团合居小区妈妈团四个妈妈厨房志愿服务队很快组建了起来。

壮大mdash;mdash;爸爸们也坐不住了

回想起去年妈妈厨房第一次营业,做了整整20斤面粉的大包子,很快被抢购一空的场景,志愿者韩秀琴脸上满是笑容。

当天中午社区食堂的10张桌子,坐满了吃饭的居民,10元一份4个大包子,还赠送小咸菜和汤。韩秀琴一顿忙活之后,才发现忘了给自己留午饭。看着大家满意,咱这些老姐妹们干劲十足!

午餐时间社区食堂热闹起来。人民网 王斯文摄

起初,我加入lsquo;妈妈厨房rsquo;志愿服务队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女儿和老伴的反对,他们都怕我太辛苦,身体吃不消。韩秀琴告诉记者,我今年67岁,做点饭算啥呀!每天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得特别快。

居住在七纬路的胡桂凤和居住在八经街的洪常芝,是社区里为数不多的90岁高龄老人。自从妈妈厨房开办,她们就是常客,每到11点30分,都会看到两位老人的身影。

到了开饭的时间,要是没看见他们,志愿者就会到老人家里敲敲门、喊一声。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吕阳表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妈妈厨房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牵挂和惦记。

妈妈厨房温暖了居民的胃,走进了居民的心。这一年多,到妈妈厨房吃口饭,跟这些大姨们聊两句已经成了很多社区居民的习惯。

和平新村社区助餐群居民点赞截图。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现在邻居们头天晚上看见菜单就开始点赞,一排排的大拇哥哗哗往上翻。提起邻居们的夸奖,韩秀琴高兴得眉飞色舞。在妈妈厨房干了一年多,韩秀琴的老伴到现在还纳闷,给我做饭也没这劲头啊!?

看到厨房里妈妈们忙得热火朝天,社区的一些爸爸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妈妈厨房的志愿者队伍。扛煤气罐、和面、切菜,爸爸们也是干得有板有眼。我老婆一伸手,我就知道她要啥。老大哥王大舜的表态得到了老伴董艳菊的眼神肯定。

如今,妈妈厨房不断壮大。现在我们共编成了7个小组,有22个人上岗,还有30多名志愿者对应配合7个小组,随时待命,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顶上。张明伟说。

模式mdash;mdash;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这些忙在厨房里的妈妈们不领报酬,但是可以享受食堂的免费午餐。为了让妈妈厨房的模式可持续,凡是在这里提供志愿服务的居民还能享受积分兑换日用品、免费体检等待遇,让志愿者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这些退休了的lsquo;妈妈们rsquo;在这里找到了不一样的成就感。吕阳说。妈妈厨房的故事,还吸引了驻街单位、爱心企业向社区提供积分兑换奖品以及慰问品,以奖励妈妈厨房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们正在准备食材。人民网 王斯文摄

在社区孵化下,如今4个妈妈厨房志愿团队备案成为社会组织,更加专业有序。食材定点采购、食品留样、餐具消毒等食品安全措施一样都不少,社区居民都可以监督。在这儿不仅能吃到可口的家常菜,食材都是新鲜的,我们吃着也放心。刘女士经常带孩子到这儿吃饭。

没啥事是吃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咱就吃两顿。7月末,沈阳遭遇了73年来最强降雨,一些小区出现了内涝。就在咱们这个食堂里,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分工抢险排涝,各尽其力。居民王大舜说。

作为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妈妈厨房连续举办了烹饪比赛、美食品鉴会等,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鼓励居民参与食堂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归属感。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仅提高了社区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互助始终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在沈阳,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和平区搞起了妈妈厨房,沈河区组织了专门帮双职工接孩子放学的4点半妈妈,铁西区有饭堂贤聊议事角,大东区有小板凳议事会hellip;hellip;沈阳市注重调动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寻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径,这也正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内涵所在。

摘韭菜、擀皮、切菜、拌馅、烙饼hellip;hellip;7月30日早上七点半,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妈妈厨房当值的妈妈们戴上厨师帽,系上围裙,在后厨里忙得热火朝天。

妈妈厨房当值志愿者正在做面食。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今天是周二,食堂做馅饼,我和老伴都好这一口儿。特意早出门了一会儿,就怕买不着。家住太平里小区的刘阿姨提前半小时就来排队了,一直和旁边的邻居夸奖妈妈们的手艺。中午11点30分,热气腾腾的韭菜盒子出锅了,转眼间就被一扫而空。

这种火爆场面是和平新村社区食堂mdash;mdash;妈妈厨房每天的常态。自2023年4月19日营业以来,妈妈厨房已经运行了15个多月。我们的初衷是想将社区食堂打造得像家里的厨房一样,让居民品尝到和家一样的味道。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吕阳告诉记者,由于先期来这里工作的志愿者大多是退了休的妈妈们,所以lsquo;妈妈厨房rsquo;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缘起mdash;mdash;做饭这事,咱拿手啊

在妈妈厨房的墙上贴着一张生日照。那是今年4月19日,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 妈妈厨房一周岁生日宴的热闹景象。

妈妈厨房一周岁生日宴。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我们社区居民有一万多人次享受到了来自lsquo;妈妈厨房rsquo;的美味,其中,60余名困难群体和高龄老人获得了免费餐hellip;hellip;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明伟介绍,和平新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26个楼院的平均房龄超过30年,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达到居民总数的22%。该社区或独居、或空巢、或残疾、或高龄的居民有67位。

让居民们就近用餐,这是个大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帮扶等等,大多只能管得了一时,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居民来说,一日三餐仍然是最大的难题。在和平新区社区工作近20年的张明伟回忆,和平新村也效仿过其他社区,引进第三方专业厨师和服务团队,可由于利润太少,第三方团队运营不下去。换一个要价不高的团队,又保证不了饭菜质量,久而久之,订餐的人越来越少。

妈妈厨房部分志愿者代表。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社区里的事不算大,但是想办好,也要靠改革。

包饺子谁也包不过我。我烙的馅饼贼好吃。平时就好张罗事的宋大姐楼上楼下一撺掇,好几个老姐妹都报了名。就这样,在街道党工委的组织下,和平新村小区妈妈团振玉里小区妈妈团迎宾小区妈妈团合居小区妈妈团四个妈妈厨房志愿服务队很快组建了起来。

壮大mdash;mdash;爸爸们也坐不住了

回想起去年妈妈厨房第一次营业,做了整整20斤面粉的大包子,很快被抢购一空的场景,志愿者韩秀琴脸上满是笑容。

当天中午社区食堂的10张桌子,坐满了吃饭的居民,10元一份4个大包子,还赠送小咸菜和汤。韩秀琴一顿忙活之后,才发现忘了给自己留午饭。看着大家满意,咱这些老姐妹们干劲十足!

午餐时间社区食堂热闹起来。人民网 王斯文摄

起初,我加入lsquo;妈妈厨房rsquo;志愿服务队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女儿和老伴的反对,他们都怕我太辛苦,身体吃不消。韩秀琴告诉记者,我今年67岁,做点饭算啥呀!每天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得特别快。

居住在七纬路的胡桂凤和居住在八经街的洪常芝,是社区里为数不多的90岁高龄老人。自从妈妈厨房开办,她们就是常客,每到11点30分,都会看到两位老人的身影。

到了开饭的时间,要是没看见他们,志愿者就会到老人家里敲敲门、喊一声。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吕阳表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妈妈厨房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牵挂和惦记。

妈妈厨房温暖了居民的胃,走进了居民的心。这一年多,到妈妈厨房吃口饭,跟这些大姨们聊两句已经成了很多社区居民的习惯。

和平新村社区助餐群居民点赞截图。和平新村社区供图

现在邻居们头天晚上看见菜单就开始点赞,一排排的大拇哥哗哗往上翻。提起邻居们的夸奖,韩秀琴高兴得眉飞色舞。在妈妈厨房干了一年多,韩秀琴的老伴到现在还纳闷,给我做饭也没这劲头啊!?

看到厨房里妈妈们忙得热火朝天,社区的一些爸爸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妈妈厨房的志愿者队伍。扛煤气罐、和面、切菜,爸爸们也是干得有板有眼。我老婆一伸手,我就知道她要啥。老大哥王大舜的表态得到了老伴董艳菊的眼神肯定。

如今,妈妈厨房不断壮大。现在我们共编成了7个小组,有22个人上岗,还有30多名志愿者对应配合7个小组,随时待命,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顶上。张明伟说。

模式mdash;mdash;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这些忙在厨房里的妈妈们不领报酬,但是可以享受食堂的免费午餐。为了让妈妈厨房的模式可持续,凡是在这里提供志愿服务的居民还能享受积分兑换日用品、免费体检等待遇,让志愿者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这些退休了的lsquo;妈妈们rsquo;在这里找到了不一样的成就感。吕阳说。妈妈厨房的故事,还吸引了驻街单位、爱心企业向社区提供积分兑换奖品以及慰问品,以奖励妈妈厨房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们正在准备食材。人民网 王斯文摄

在社区孵化下,如今4个妈妈厨房志愿团队备案成为社会组织,更加专业有序。食材定点采购、食品留样、餐具消毒等食品安全措施一样都不少,社区居民都可以监督。在这儿不仅能吃到可口的家常菜,食材都是新鲜的,我们吃着也放心。刘女士经常带孩子到这儿吃饭。

没啥事是吃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咱就吃两顿。7月末,沈阳遭遇了73年来最强降雨,一些小区出现了内涝。就在咱们这个食堂里,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分工抢险排涝,各尽其力。居民王大舜说。

作为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妈妈厨房连续举办了烹饪比赛、美食品鉴会等,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鼓励居民参与食堂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归属感。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仅提高了社区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互助始终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在沈阳,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和平区搞起了妈妈厨房,沈河区组织了专门帮双职工接孩子放学的4点半妈妈,铁西区有饭堂贤聊议事角,大东区有小板凳议事会hellip;hellip;沈阳市注重调动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寻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径,这也正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内涵所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