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后街19号、北剪子巷16号……这些老旧房屋都已使用50年以上。城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关乎民生。记者近日在走访中了解到,为及时掌握老旧房屋的健康状态,智慧监测...
美术馆后街19号、北剪子巷16号……这些老旧房屋都已使用50年以上。城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关乎民生。记者近日在走访中了解到,为及时掌握老旧房屋的健康状态,智慧监测派上新用场。
“简单来说,它能对老旧房屋的健康状态实现隔空‘把脉’。” 北京建工市政路桥科技公司智慧中心主任谭磊表示,这套“空天地一体化结构安全智慧监测系统”有卫星遥感、空中无人机探测和地面传感器三维视角。不同视角采集到的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可监测房屋沉降、倾斜、裂缝、门窗变形等,实时捕捉房屋结构的异常情况。
高空“陆探一号”卫星遥感数据通过自研算法分析,获取到的地表沉降数据精度可达到毫米级。而架设在房屋外墙的工业级摄像头之类地面传感器设备,平均每栋房屋大约有十多个。日常监测时,系统每小时都会自动采集数据并上传分析。一旦房屋倾斜或沉降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倒塌风险时,系统会通过短信或手机APP弹窗提醒,并启动黄、橙、红三级预警,为人员及时转移留出时间。
东城区内老旧房屋多,房屋修缮需求量较大,为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居民居住的安全性,2022年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危旧房屋智能化监测。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东城区的老旧房屋结构安全监测中。
在“23·7”特大暴雨灾害中,监测系统累计采集30万条现场数据,为及时采取房屋应急抢险、人员转移避险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北京建工市政路桥科技公司总经理王晓东表示,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创立,近年来企业鼓励科技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说到底是要解决现实“痛点”,智慧监测系统正是由此而来。过去工作人员按季度去巡查老旧房屋,全部查下来可能需耗时三四个月,如今借助这套系统能实时看到房屋的状态,大大提高巡查效率。
据了解,今年本市还将有400多栋危旧房屋在汛期前安装智慧监测设备。
科技创新让老企业挖掘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赛道。就拿一款“无线倾角振动传感器”设备为例,最早一代不仅需要插上220伏电源供电,还要单独安装数据采集装置。如今到第三代,测量测试、无线传输、供电等功能被封装在一个巴掌大小的白色圆形小盒子里,设备架设安装都十分简单。设备电源会在采集数据的前5秒唤醒,采集上传后又自动睡眠。这种节能技术可让设备电源的续航时间大大延长到5年。
智慧监测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建工加快科技创新脚步,从智慧管廊的建设者到智慧城市的运营者,依托海量城市基础设施运维数据支撑,正在将传统静态的数字城市升级为可感知、动态在线、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