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倡议发起、57国共同筹建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今年是亚投行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作为其重要的年度旗舰活动mdash;mdash;亚投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倡议发起、57国共同筹建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今年是亚投行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作为其重要的年度旗舰活动mdash;mdash;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于2025年6月24日至26日期间在北京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截至6月24日,亚投行已累计批准32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带动资本超2000亿美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在本次会议上,绿色基础设施的推进与发展是各国与会人士均十分关注的话题。而这也正是亚投行成立十年来一直坚持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机构的支持下,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部分与会人士看来,当前全球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私营部门资金引入难、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等。
事实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已写入了亚投行《中期发展战略》中。亚投行设定了2025年实现气候融资占当年批准融资总额50%的气候目标,并已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超额完成该目标,其中2024年气候融资占批准融资总额67%,达56.1亿美元。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低碳化发展
在过去10年,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低碳化发展,让城市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来自印度的N ITI Aayog首席执行官阿米塔布middot;康德在会上表示,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强有力的绿氢能源的生产者,而此前每年都要从全球大量进口化石能源。而绿氢的成本也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将下降75%。
能源转型也正在影响着印度百姓的生活。阿米塔布middot;康德进一步表示,这可以改善印度女性生活条件;同时印度的汽车、公交车都正在不断电动化。
事实上,低碳化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不少低收入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绿色经济转型的着眼点。如非洲的微型电网项目,可将电力输送给原本电网难以到达的地区,助力其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发展可以影响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90%以上的指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贝蒂middot;特兰克曼(Beate Trankmann,Res?ident Representative UN?DP China)指出,对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发展可以让他们直接跳过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阶段。
此外,数字化发展也正在加速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发展。豪利士智能材料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斯middot;米拉瓦尔斯表示,数字化可以推进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的进程,如可通过技术迭代、数字孪生模拟场景和施工的情况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如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项目,运用相关技术模拟,最终可帮助当地村庄节省500万吨用水量。
私营部门资金进入仍具挑战
尽管当前各国在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此过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全世界的挑战,如何吸引私营部门资金进入这一领域仍具有挑战。阿米塔布middot;康德指出,如果没有私营部门资金的支持,实现2030目标十分困难。但私营部门资本的进入更关注收益率情况,而非做慈善,因此各国政府也需要设计相关政策框架,来保证私营部门资本的盈利。
对于亚投行等多边机构来说,减少相关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风险,可以更好地调动私营部门资本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阿米塔布middot;康德建议。
此外,在多位与会人士看来,数据、政策的一致性也将是低碳化发展的挑战之一。
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数据可比性和监管的一致性也面临挑战。尼古拉斯middot;米拉瓦尔斯指出,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算中,除了成本的计算外,还需要监测碳足迹的情况。但在评估过程中,不同项目的各类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将对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贝蒂middot;特兰克曼亦认为,低碳转型的各类政策不应该各自独立存在,从而变成孤岛,要推动包容性的转型和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不同的激励措施。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在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将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相结合起来的政策建议。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出倡议,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前该倡议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支持。
关注
金立群:亚投行致力于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在本届年会中,围绕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的议题被重点讨论。
据了解,自2015年创设以来,亚投行已经从一个新面孔,成长为国际发展金融事业的重要支持者,其成员数量已从57个创始成员增至目前的110个,覆盖世界81%的人口和全球65%的GDP。
近年来,亚投行持续支持促进亚洲以及更广泛地区的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相关项目直接推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经济体的贸易增长、投资流动与金融一体化进程。
亚投行不仅仅是一家提供资金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互联互通已写入亚投行的基因。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旗舰主题论坛中肯定了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金立群表示,亚投行成立的核心理念正是为了帮助所有成员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的互联互通。东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中国的经验可以在其他国家以创新和创造性的方式复制,而非简单照搬。
据了解,亚投行在《中期发展战略》将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列为四大业务优先方向之一,并明确到2030年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25%-30%。而2024年,亚投行的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已达33%,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金立群介绍,当前亚投行的大部分投资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等交通领域,因为它们是最直观的跨境互联方式。但我们未来应更多关注数字基建、金融平台以及能源网络等跨境基础设施,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亚投行共计批准了70个科技驱动基础设施项目,占批准项目总数的30%。2024年,亚投行批准的科技驱动基础设施项目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记者们通过AR眼镜沉浸式体验亚投行项目成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倡议发起、57国共同筹建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今年是亚投行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作为其重要的年度旗舰活动mdash;mdash;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于2025年6月24日至26日期间在北京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截至6月24日,亚投行已累计批准32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带动资本超2000亿美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在本次会议上,绿色基础设施的推进与发展是各国与会人士均十分关注的话题。而这也正是亚投行成立十年来一直坚持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机构的支持下,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部分与会人士看来,当前全球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私营部门资金引入难、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等。
事实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已写入了亚投行《中期发展战略》中。亚投行设定了2025年实现气候融资占当年批准融资总额50%的气候目标,并已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超额完成该目标,其中2024年气候融资占批准融资总额67%,达56.1亿美元。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低碳化发展
在过去10年,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低碳化发展,让城市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来自印度的N ITI Aayog首席执行官阿米塔布middot;康德在会上表示,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强有力的绿氢能源的生产者,而此前每年都要从全球大量进口化石能源。而绿氢的成本也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将下降75%。
能源转型也正在影响着印度百姓的生活。阿米塔布middot;康德进一步表示,这可以改善印度女性生活条件;同时印度的汽车、公交车都正在不断电动化。
事实上,低碳化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不少低收入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绿色经济转型的着眼点。如非洲的微型电网项目,可将电力输送给原本电网难以到达的地区,助力其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发展可以影响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90%以上的指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贝蒂middot;特兰克曼(Beate Trankmann,Res?ident Representative UN?DP China)指出,对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发展可以让他们直接跳过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阶段。
此外,数字化发展也正在加速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发展。豪利士智能材料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斯middot;米拉瓦尔斯表示,数字化可以推进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的进程,如可通过技术迭代、数字孪生模拟场景和施工的情况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如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项目,运用相关技术模拟,最终可帮助当地村庄节省500万吨用水量。
私营部门资金进入仍具挑战
尽管当前各国在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此过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全世界的挑战,如何吸引私营部门资金进入这一领域仍具有挑战。阿米塔布middot;康德指出,如果没有私营部门资金的支持,实现2030目标十分困难。但私营部门资本的进入更关注收益率情况,而非做慈善,因此各国政府也需要设计相关政策框架,来保证私营部门资本的盈利。
对于亚投行等多边机构来说,减少相关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风险,可以更好地调动私营部门资本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阿米塔布middot;康德建议。
此外,在多位与会人士看来,数据、政策的一致性也将是低碳化发展的挑战之一。
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数据可比性和监管的一致性也面临挑战。尼古拉斯middot;米拉瓦尔斯指出,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算中,除了成本的计算外,还需要监测碳足迹的情况。但在评估过程中,不同项目的各类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将对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贝蒂middot;特兰克曼亦认为,低碳转型的各类政策不应该各自独立存在,从而变成孤岛,要推动包容性的转型和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不同的激励措施。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在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将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相结合起来的政策建议。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出倡议,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前该倡议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支持。
关注
金立群:亚投行致力于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在本届年会中,围绕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的议题被重点讨论。
据了解,自2015年创设以来,亚投行已经从一个新面孔,成长为国际发展金融事业的重要支持者,其成员数量已从57个创始成员增至目前的110个,覆盖世界81%的人口和全球65%的GDP。
近年来,亚投行持续支持促进亚洲以及更广泛地区的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相关项目直接推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经济体的贸易增长、投资流动与金融一体化进程。
亚投行不仅仅是一家提供资金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互联互通已写入亚投行的基因。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旗舰主题论坛中肯定了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金立群表示,亚投行成立的核心理念正是为了帮助所有成员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的互联互通。东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中国的经验可以在其他国家以创新和创造性的方式复制,而非简单照搬。
据了解,亚投行在《中期发展战略》将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列为四大业务优先方向之一,并明确到2030年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25%-30%。而2024年,亚投行的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已达33%,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金立群介绍,当前亚投行的大部分投资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等交通领域,因为它们是最直观的跨境互联方式。但我们未来应更多关注数字基建、金融平台以及能源网络等跨境基础设施,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亚投行共计批准了70个科技驱动基础设施项目,占批准项目总数的30%。2024年,亚投行批准的科技驱动基础设施项目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记者们通过AR眼镜沉浸式体验亚投行项目成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