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新春走基层小黄瓜种出致富好门道

时间:2025-01-19 07:00:48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9389

腊月里,气温很低。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的温室大棚,看到棚内温暖如春,蔬菜蓬勃生长,好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种植户周钰芳正在忙碌...

腊月里,气温很低。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的温室大棚,看到棚内温暖如春,蔬菜蓬勃生长,好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种植户周钰芳正在忙碌,一行行的土垄上,前几天刚栽下的今年第一茬黄瓜秧苗,钻出地膜,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周钰芳按比例配好水肥,背起桶子去浇苗。浇着浇着,周钰芳头上冒出了汗珠,看了眼大棚里挂的温湿度计,嗯,温度有点高了,别热着黄瓜苗了,我这就去打开窗户透透气,降降温。

我家大棚占地面积5亩,全部种黄瓜,效益好得很。周钰芳盘算着,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村里合作社要现场分红,眼瞅着又是一个高兴年。

像周钰芳这样的家庭,在大荒地村还有很多。全村65户家庭,有48户加入了合作社,跟着搞蔬菜大棚,日子都过得不赖。

别看如今村民日子过得红火,过去的大荒地村可不是这样的光景。原来这里就跟村名一样,荒得很,没产业,环境还差。大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村合作社理事长张林保说,转机来自于我们探索出的lsquo;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rsquo;的lsquo;双绑rsquo;联农带农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荒地村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摆脱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

2020年,大荒地村党支部牵头领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和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组建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经营联合体。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生产并按协议分红;合作社将流转的土地以5亩为一个经营单位承包给社员进行生产。耘飞公司负责蔬菜种子选育,种苗嫁接、育苗,统一生产技术;农民负责种植、采摘,再由耘飞公司统一销售。通过这样的双绑,构建了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

刚成立合作社时,很多农户不看好,也不愿加入。建大棚,要先投钱,万一失败打水漂了怎么办?

张林保一咬牙,以个人名义为合作社申请了300万元银行贷款,又动员了14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技术都是耘飞公司的技术员来教,黄瓜成熟了,公司收走统一卖,我们跟着干就行。这么一合计,我们觉得指定能行。周钰芳说,她家成了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之一。

仅仅两年功夫,合作社就提前一年还清了银行贷款,农户收入节节高。

我们夫妻俩原来在外地打工,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还顾不上娃娃念书。现在好了,回家种黄瓜这几年,我家的房子也装修好了,前阵子还买了辆小汽车,开上新车外出串门,别提多高兴了。周钰芳笑眯眯地说。

说话间,村那头开过来一辆电动车,下来的是村民周红斌,他去年返乡创业,第一次跟着种黄瓜就尝到了甜头。

我起先在外打工干厨师,但还是觉得在家门口就业好。去年,我听说村里在搞第二期lsquo;双绑rsquo;大棚基地建设,就回村种植了两亩半黄瓜,没想到第一茬效益就不错,今年还要继续跟着干。周红斌说。

近年来,大荒地村已有21位40岁以下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其中大学毕业生4人。如今,他们个个都成了合作社的黄瓜种植技术骨干。

如果当时不踏出这一步,现在就没有这个产业。过去,大荒地村民小组一年仅有不到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如今,村集体经济连年增长,2024年突破了20万元。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你看我们村多美啊!张林保领着记者在村里头转悠,整洁的柏油路向村庄深处延伸,路旁的月月红开得红艳艳,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点缀其间,白墙黛瓦与民居彩绘相映成趣,一个花园式的村庄跃然眼前。

这几年,村里办起了村晚,全村人一起吃年饭,现场分红,举行村民趣味运动会,其乐融融,还吸引了周边村民乃至县内外游客参加。

今年lsquo;村晚rsquo;,你打算参加啥活动?记者问。

要是办拔河比赛,我肯定要上的,图个好兆头嘛。周红斌笑着说。

现在还有城里来租房过年的人嘞,再往后,我们打算把餐饮、民宿也搞起来,再办一个老年幸福食堂和幼儿园,发展乡村旅居产业,让大荒地村不仅lsquo;面子rsquo;靓,lsquo;里子rsquo;更美。张林保说。

腊月里,气温很低。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的温室大棚,看到棚内温暖如春,蔬菜蓬勃生长,好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种植户周钰芳正在忙碌,一行行的土垄上,前几天刚栽下的今年第一茬黄瓜秧苗,钻出地膜,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周钰芳按比例配好水肥,背起桶子去浇苗。浇着浇着,周钰芳头上冒出了汗珠,看了眼大棚里挂的温湿度计,嗯,温度有点高了,别热着黄瓜苗了,我这就去打开窗户透透气,降降温。

我家大棚占地面积5亩,全部种黄瓜,效益好得很。周钰芳盘算着,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村里合作社要现场分红,眼瞅着又是一个高兴年。

像周钰芳这样的家庭,在大荒地村还有很多。全村65户家庭,有48户加入了合作社,跟着搞蔬菜大棚,日子都过得不赖。

别看如今村民日子过得红火,过去的大荒地村可不是这样的光景。原来这里就跟村名一样,荒得很,没产业,环境还差。大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村合作社理事长张林保说,转机来自于我们探索出的lsquo;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rsquo;的lsquo;双绑rsquo;联农带农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荒地村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摆脱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

2020年,大荒地村党支部牵头领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和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组建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经营联合体。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生产并按协议分红;合作社将流转的土地以5亩为一个经营单位承包给社员进行生产。耘飞公司负责蔬菜种子选育,种苗嫁接、育苗,统一生产技术;农民负责种植、采摘,再由耘飞公司统一销售。通过这样的双绑,构建了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

刚成立合作社时,很多农户不看好,也不愿加入。建大棚,要先投钱,万一失败打水漂了怎么办?

张林保一咬牙,以个人名义为合作社申请了300万元银行贷款,又动员了14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技术都是耘飞公司的技术员来教,黄瓜成熟了,公司收走统一卖,我们跟着干就行。这么一合计,我们觉得指定能行。周钰芳说,她家成了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之一。

仅仅两年功夫,合作社就提前一年还清了银行贷款,农户收入节节高。

我们夫妻俩原来在外地打工,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还顾不上娃娃念书。现在好了,回家种黄瓜这几年,我家的房子也装修好了,前阵子还买了辆小汽车,开上新车外出串门,别提多高兴了。周钰芳笑眯眯地说。

说话间,村那头开过来一辆电动车,下来的是村民周红斌,他去年返乡创业,第一次跟着种黄瓜就尝到了甜头。

我起先在外打工干厨师,但还是觉得在家门口就业好。去年,我听说村里在搞第二期lsquo;双绑rsquo;大棚基地建设,就回村种植了两亩半黄瓜,没想到第一茬效益就不错,今年还要继续跟着干。周红斌说。

近年来,大荒地村已有21位40岁以下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其中大学毕业生4人。如今,他们个个都成了合作社的黄瓜种植技术骨干。

如果当时不踏出这一步,现在就没有这个产业。过去,大荒地村民小组一年仅有不到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如今,村集体经济连年增长,2024年突破了20万元。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你看我们村多美啊!张林保领着记者在村里头转悠,整洁的柏油路向村庄深处延伸,路旁的月月红开得红艳艳,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点缀其间,白墙黛瓦与民居彩绘相映成趣,一个花园式的村庄跃然眼前。

这几年,村里办起了村晚,全村人一起吃年饭,现场分红,举行村民趣味运动会,其乐融融,还吸引了周边村民乃至县内外游客参加。

今年lsquo;村晚rsquo;,你打算参加啥活动?记者问。

要是办拔河比赛,我肯定要上的,图个好兆头嘛。周红斌笑着说。

现在还有城里来租房过年的人嘞,再往后,我们打算把餐饮、民宿也搞起来,再办一个老年幸福食堂和幼儿园,发展乡村旅居产业,让大荒地村不仅lsquo;面子rsquo;靓,lsquo;里子rsquo;更美。张林保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