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工程沿线共45座大中城市、1.85...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工程沿线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支撑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释疑
如何确保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
维护工程安全方面
在中线工程沿线两侧设置全封闭隔离网,安装10万余支安全监测仪器、1万多部相关监控设备,并综合运用北斗卫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数字孪生工程等先进技术,结合人工巡查,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全天候监控。
维护供水安全方面
东线工程通过沿线的河道、湖库水位流量和泵站运行等各类监测数据,优化实时调度;中线工程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对全线64座节制闸、97个分水口等设施实时调控。
维护水质安全方面
中线工程全线设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0个水质固定监测断面,严密监控水质情况。
如何保障好丹江口水库水质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16条主要入库河流全部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且投入应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固定摄像监控辅助人工巡查,初步实现对库区的水面、库周库岸人员活动、漂浮物、水质变化的动态监管。颁布《丹江口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沿库周建设隔离围栏248公里。
关注1
目前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
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目前,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同时,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T字形供水大动脉。随着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供水进入常态化,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水质方面,地表水水质Ⅲ类及以上可以满足饮用水水源要求,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中线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
大家家里烧开水的水壶里的水垢明显少了。王道席说,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已经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到120毫克/升;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同时,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工程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的生态用水,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利用汛前富余水量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了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累计超过118亿立方米。
永定河是北京市的母亲河,1996年断流,2021年8月实现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近三年永定河持续保持全年全线有水。同时,随着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南四湖也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的行列,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重返南四湖定居。东线北延工程则连续三年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让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生机。
王道席表示,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产品通过交通网、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国南北方的优化配置。数据显示,南水北调累计调水767亿立方米,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关注2
受水区七省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1.3%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十周年。跨流域调水后,受水区的节水同样十分重要。两组数字对比可见,2023年,受水区七个省市万元GDP用水量为35.7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下降4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0.6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36.2%。受水区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用水效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表示,受水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同时,扩大受水区非常规水的利用领域和规模,2023年受水区省市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91.4亿立方米,这个利用量可不小,基本上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年调水量。
与此同时,水利部在受水区实施节水市场化机制改革,出台节水贷,制定支持节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制定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引导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
王道席表示,今年5月国家正式施行《节约用水条例》,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好,既要用好南水北调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更要落实好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关注3
后续工程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也已经全面启动。
其中,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首个重大项目mdash;mdash;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工程全长195公里,采用隧洞输水,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二者均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水库。建成后,中线的年调水量将从95亿立方米提升至115亿立方米。
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开工至今两年多,针对智能掘进设备研制、超前地质预报、深埋隧洞灌浆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截至目前,引江补汉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21条支洞掘进总计超13.9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5.4亿元。
与此同时,东线后续工程的前期工作和西线工程的论证也在推进,此外还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张祥伟介绍,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包括,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竣工验收,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同时,针对中线沿线交叉河道较多的情况,全力推进中线沿线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确保中线工程的安全。此外,加快构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科学精准调度和管理工程。
张祥伟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要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坚持遵循规律,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优化战略安排,加快形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数说
767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了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Ⅱ类及以上
十年来,东线工程的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中线工程保持在Ⅱ类及以上。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总体得到了回升,一大批河流和湖泊重现生机。
120毫克/升
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到了现在的120毫克/升;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工程沿线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支撑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释疑
如何确保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
维护工程安全方面
在中线工程沿线两侧设置全封闭隔离网,安装10万余支安全监测仪器、1万多部相关监控设备,并综合运用北斗卫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数字孪生工程等先进技术,结合人工巡查,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全天候监控。
维护供水安全方面
东线工程通过沿线的河道、湖库水位流量和泵站运行等各类监测数据,优化实时调度;中线工程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对全线64座节制闸、97个分水口等设施实时调控。
维护水质安全方面
中线工程全线设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0个水质固定监测断面,严密监控水质情况。
如何保障好丹江口水库水质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16条主要入库河流全部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且投入应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固定摄像监控辅助人工巡查,初步实现对库区的水面、库周库岸人员活动、漂浮物、水质变化的动态监管。颁布《丹江口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沿库周建设隔离围栏248公里。
关注1
目前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
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目前,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同时,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T字形供水大动脉。随着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供水进入常态化,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水质方面,地表水水质Ⅲ类及以上可以满足饮用水水源要求,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中线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
大家家里烧开水的水壶里的水垢明显少了。王道席说,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已经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到120毫克/升;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同时,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工程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的生态用水,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利用汛前富余水量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了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累计超过118亿立方米。
永定河是北京市的母亲河,1996年断流,2021年8月实现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近三年永定河持续保持全年全线有水。同时,随着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南四湖也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的行列,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重返南四湖定居。东线北延工程则连续三年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让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生机。
王道席表示,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产品通过交通网、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国南北方的优化配置。数据显示,南水北调累计调水767亿立方米,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关注2
受水区七省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1.3%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十周年。跨流域调水后,受水区的节水同样十分重要。两组数字对比可见,2023年,受水区七个省市万元GDP用水量为35.7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下降4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0.6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36.2%。受水区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用水效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表示,受水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同时,扩大受水区非常规水的利用领域和规模,2023年受水区省市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91.4亿立方米,这个利用量可不小,基本上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年调水量。
与此同时,水利部在受水区实施节水市场化机制改革,出台节水贷,制定支持节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制定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引导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
王道席表示,今年5月国家正式施行《节约用水条例》,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好,既要用好南水北调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更要落实好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关注3
后续工程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也已经全面启动。
其中,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首个重大项目mdash;mdash;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工程全长195公里,采用隧洞输水,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二者均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水库。建成后,中线的年调水量将从95亿立方米提升至115亿立方米。
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开工至今两年多,针对智能掘进设备研制、超前地质预报、深埋隧洞灌浆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截至目前,引江补汉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21条支洞掘进总计超13.9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5.4亿元。
与此同时,东线后续工程的前期工作和西线工程的论证也在推进,此外还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张祥伟介绍,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包括,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竣工验收,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同时,针对中线沿线交叉河道较多的情况,全力推进中线沿线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确保中线工程的安全。此外,加快构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科学精准调度和管理工程。
张祥伟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要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坚持遵循规律,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优化战略安排,加快形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数说
767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了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Ⅱ类及以上
十年来,东线工程的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中线工程保持在Ⅱ类及以上。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总体得到了回升,一大批河流和湖泊重现生机。
120毫克/升
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到了现在的120毫克/升;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