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财经聚焦丨金融政策持续用力贷款利率保持低位——透视7月金融数据

时间:2024-08-14 12:43:15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9029

题:金融政策持续用力贷款利率保持低位mdash;mdash;透视7月金融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在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减速提质的背景下,当...

题:金融政策持续用力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mdash;mdash;透视7月金融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在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减速提质的背景下,当月金融数据有何亮点?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利率调整还有多大空间?

当月贷款增长稳定 债券融资增长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广义货币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约2600亿元,同比有所回落。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7月历来是贷款投放的小月,加之6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明显,7月的贷款增长基本稳定。

记者发现,7月票据融资增长较多。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具有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等特性。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成本相应降低,激发了票据融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7月末社融规模增速回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其中,债券融资相关数据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同比多约31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同比多约2900亿元。

董希淼认为,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债券融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近期专项债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也在加速落地,政府债券净融资明显增加,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在有效信贷需求偏弱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增速保持平稳,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也反映了直接融资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盘活存量资源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企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企业仍是新增贷款的大头。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具体来看新增贷款投向了哪些领域?一组数据或能给出答案。

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温彬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保持稳固。这背后不仅得益于金融管理部门加大引导力度,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还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机构加大盘活存量资源力度和治理资金空转往往不会体现为贷款余额的增长,但金融支持质效是明显提升的。温彬说,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将低效贷款回收后投放到新动能领域,存量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对经济的支持是实打实的。

不容忽视的是,当下有效融资需求仍显不足,需要指导金融机构挖掘信贷需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的贷款需求。

董希淼认为,前期一系列政策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复苏回升。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有利于创造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展现政策定力

今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保持稳中有降态势,贷款利率仍保持在历史低位。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7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比上月低9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这背后是我国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确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美联储降息时点尚不确定,中美利差仍然较大,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压力持续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净息差收窄压力依然较大。顶住内外部压力继续降息,充分展现了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

7月25日主要商业银行再次自主下调存款利率,自2022年9月以来已累计下调5次。业内人士测算,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将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将下降0.1个至0.2个百分点。

曾刚认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利率传导将更为顺畅,有助于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将进一步提升。

题:金融政策持续用力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mdash;mdash;透视7月金融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在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减速提质的背景下,当月金融数据有何亮点?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利率调整还有多大空间?

当月贷款增长稳定 债券融资增长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广义货币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约2600亿元,同比有所回落。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7月历来是贷款投放的小月,加之6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明显,7月的贷款增长基本稳定。

记者发现,7月票据融资增长较多。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具有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等特性。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成本相应降低,激发了票据融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7月末社融规模增速回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其中,债券融资相关数据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同比多约31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同比多约2900亿元。

董希淼认为,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债券融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近期专项债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也在加速落地,政府债券净融资明显增加,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在有效信贷需求偏弱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增速保持平稳,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也反映了直接融资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盘活存量资源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企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企业仍是新增贷款的大头。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具体来看新增贷款投向了哪些领域?一组数据或能给出答案。

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温彬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保持稳固。这背后不仅得益于金融管理部门加大引导力度,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还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机构加大盘活存量资源力度和治理资金空转往往不会体现为贷款余额的增长,但金融支持质效是明显提升的。温彬说,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将低效贷款回收后投放到新动能领域,存量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对经济的支持是实打实的。

不容忽视的是,当下有效融资需求仍显不足,需要指导金融机构挖掘信贷需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的贷款需求。

董希淼认为,前期一系列政策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复苏回升。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有利于创造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展现政策定力

今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保持稳中有降态势,贷款利率仍保持在历史低位。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7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比上月低9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这背后是我国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确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美联储降息时点尚不确定,中美利差仍然较大,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压力持续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净息差收窄压力依然较大。顶住内外部压力继续降息,充分展现了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

7月25日主要商业银行再次自主下调存款利率,自2022年9月以来已累计下调5次。业内人士测算,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将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将下降0.1个至0.2个百分点。

曾刚认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利率传导将更为顺畅,有助于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将进一步提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