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口碑网 > 热点 >

中国气象局: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43.6%

时间:2024-08-01 23:23:17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8563

中国气象局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在介绍今年以来汛期气象服务相关情况时提到,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点地区气...

中国气象局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在介绍今年以来汛期气象服务相关情况时提到,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点地区气象观测站间距接近8公里。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43.6%。

王亚伟介绍,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我国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极端暴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致灾性强。中国气象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气象力量。

一是强化极限思维,坚决扛起气象防灾减灾政治责任。中国气象局2次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分区域、分流域组织30余次工作调度,一省一策一流域一策压实责任。建立汛期气象服务整改台账和落实清单,公布131项支撑汛期气象服务的科技成果。组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国省协同工作专班,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持续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明确叫应职责、业务流程、督查考核等要求,巩固压实工作闭环。

二是加快科技能力提升,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点地区气象观测站间距接近8公里。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43.6%;新建3个浮标站和218个漂流浮标仪,依托天气雷达、地基垂直遥感系统和北斗探空等新装备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展强对流、台风等协同观测,完成10个新建大气本底站和128个北斗探空系统建设;智能网格预报向三维、全球拓展,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4.6%。

气象预警准确性、指向性持续增强,全国强对流预警信号指导产品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公里,中短期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全面业务化,试验开展3小时内逐10分钟更新的山洪气象风险短临预警,在17个城市试点开展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工信部启动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技术在靶向快速信息发布中的试点应用,重点针对智慧农业,服务新型农业主体26万个,服务涉农人员近200万人。

三是着力机制完善,增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实效。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更加深化。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防汛重点部门的互动联动,入汛以来,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7300余条,较去年同期提升60%。开展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建设,推动暴雨等气象灾害分段防御升级为全域防御。重庆市沙坪坝区由气象部门牵头建成数字化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扁平化、闭环式防汛救灾指挥调度新模式。

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更加细化。一省一策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如福建的1262模式,根据分阶段、分区域、分等级的预报预警,分别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高风险区人员。今年6月9日至18日,福建出现长达10天的持续性强降水,福建省气象部门强化1262联动防汛,暴雨红色预警100%命中,平均提前86分钟,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更加实化。全国31个省及所属市县气象部门均建立高级别气象预警叫应机制。入汛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叫应提醒各级党政领导和防汛应急主要责任人30万人次。江苏、江西等14个省先行先试,推进闪信等信息强制提醒新技术应用。今年6月16日至7月2日,湖南遭遇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充分利用闪信发布高级别预警信息190期,覆盖省内各防汛责任人14.1万人次。

四是聚焦重要领域,激发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施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干热风风险预警,挽回小麦损失约30亿斤;提供精细化预报和病虫害风险信息,助力精准防控和一喷三防全覆盖,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比同为大流行的2021年减少41.6%。联合农业农村部在7省11个市和7个县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实施气象护航现代化产业增益行动。牵头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启动123条新增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联合交通运输部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53期。印发《能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全链条、全场景、一体化的能源气象服务业务。组织开展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局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在介绍今年以来汛期气象服务相关情况时提到,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点地区气象观测站间距接近8公里。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43.6%。

王亚伟介绍,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我国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极端暴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致灾性强。中国气象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气象力量。

一是强化极限思维,坚决扛起气象防灾减灾政治责任。中国气象局2次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分区域、分流域组织30余次工作调度,一省一策一流域一策压实责任。建立汛期气象服务整改台账和落实清单,公布131项支撑汛期气象服务的科技成果。组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国省协同工作专班,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持续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明确叫应职责、业务流程、督查考核等要求,巩固压实工作闭环。

二是加快科技能力提升,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点地区气象观测站间距接近8公里。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43.6%;新建3个浮标站和218个漂流浮标仪,依托天气雷达、地基垂直遥感系统和北斗探空等新装备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展强对流、台风等协同观测,完成10个新建大气本底站和128个北斗探空系统建设;智能网格预报向三维、全球拓展,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4.6%。

气象预警准确性、指向性持续增强,全国强对流预警信号指导产品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公里,中短期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全面业务化,试验开展3小时内逐10分钟更新的山洪气象风险短临预警,在17个城市试点开展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工信部启动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技术在靶向快速信息发布中的试点应用,重点针对智慧农业,服务新型农业主体26万个,服务涉农人员近200万人。

三是着力机制完善,增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实效。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更加深化。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防汛重点部门的互动联动,入汛以来,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7300余条,较去年同期提升60%。开展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建设,推动暴雨等气象灾害分段防御升级为全域防御。重庆市沙坪坝区由气象部门牵头建成数字化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扁平化、闭环式防汛救灾指挥调度新模式。

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更加细化。一省一策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如福建的1262模式,根据分阶段、分区域、分等级的预报预警,分别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高风险区人员。今年6月9日至18日,福建出现长达10天的持续性强降水,福建省气象部门强化1262联动防汛,暴雨红色预警100%命中,平均提前86分钟,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更加实化。全国31个省及所属市县气象部门均建立高级别气象预警叫应机制。入汛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叫应提醒各级党政领导和防汛应急主要责任人30万人次。江苏、江西等14个省先行先试,推进闪信等信息强制提醒新技术应用。今年6月16日至7月2日,湖南遭遇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充分利用闪信发布高级别预警信息190期,覆盖省内各防汛责任人14.1万人次。

四是聚焦重要领域,激发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施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干热风风险预警,挽回小麦损失约30亿斤;提供精细化预报和病虫害风险信息,助力精准防控和一喷三防全覆盖,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比同为大流行的2021年减少41.6%。联合农业农村部在7省11个市和7个县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实施气象护航现代化产业增益行动。牵头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启动123条新增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联合交通运输部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53期。印发《能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全链条、全场景、一体化的能源气象服务业务。组织开展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建材口碑网|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jc.kbd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材口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